王梓鈞 作品

0107【物理大道】


  “站住!”

  閔子順本欲追趕陳淵,沒走出幾步,就聽到叔父喝止。

  閔文蔚問道:“你要去哪裡?”

  閔子順轉身作揖:“叔父,侄兒想去請教一些學問。”

  “他那學問是二程嫡傳,自然極好的,可太偏於旁門小道,”閔文蔚告誡說,“等你科舉中第,再去學他也不遲。”

  閔文蔚執掌書院二十餘年,連一個進士也沒出,這個情況沒有人埋怨他。

  因為整個漢中地區,兩宋三百餘年,僅僅只有22個進士,平攤下來十五年出一個。這只是平均數,就算三十年沒有進士,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哪像江東江西,一考就是一堆!

  宋代沒有南北榜制度,進士分佈極不平衡,主要來自江浙、江西、廣東、四川、福建、開封、關中、湖南。即便這些區域也比較集中,比如四川,進士大多出自成都府路,又如廣東,進士大多出自廣州及周邊。

  而漢中地區,平均十五年一個進士,已經非常不錯了,洋州書院絕對算高端院校。

  閔子順再次拱手行禮:“叔父,誠與仁,侄兒以前也知道,卻無今日這般清晰可見。陳先生是真儒,侄兒想要隨他治學,還請叔父務必成全。”

  閔文蔚說:“你是俺家的千里駒,是這二十年來,最有希望中進士的一個。”

  閔子順說:“官可以不做,真學問卻不能不求。”

  閔文蔚道:“這位陳先生,十八歲解式第一,此後二三十年,他連科舉也不去考,只曉得埋頭做學問。難道,伱也想如他一般?”

  “心嚮往之。”閔子順低頭,雖不敢與叔父對視,心裡卻已打定了主意。

  閔文蔚對侄子非常瞭解,知道其一旦下定決心,便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沉默一陣,他無奈說道:“六年,只隨他治學六年,六年之後必須回來科舉!”

  “侄兒遵命!”

  閔子順心頭大喜,當即拜別叔父,朝著陳淵離開的方向狂奔。

  令孤許坐在白崇彥旁邊,低聲說道:“要不俺們也去,俺覺得吧,陳先生講得極有道理。”

  白崇彥心虛道:“先假裝把凳子搬回去,再半道去尋陳先生,不可讓山長髮現,否則咱倆肯定要捱罵。”

  李含章笑道:“陳先生所言,我以前聽人講過,只是沒他講得這般明白,更似傳自明道先生(程顥)。”

  二程是理學的關鍵人物,但他們的側重也不同。

  程頤偏理,程顥偏心。

  此時的洛學弟子,基本上都是心理雙修,但也有各自的偏好。比如楊時、陳淵師徒,就更偏向於程顥,更接近於心學。楊時後來的四五代傳人朱熹,卻又向著程頤的理學靠攏。

  反正是到了南宋,心學與理學才分家。

  楊時、陳淵的明善求仁,跟王陽明的致良知差不多。他們的注重實踐,跟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差不多。人人可以為聖,又是心學王艮的口號。陸王心學,跟宋代這些洛學思想,有著非常清晰的傳承關係。

  而在王陽明晚年,嘗試將心學與理學合一,如果他成功了,合出來的就是進階版洛學……

  見侄子跑了,閔文蔚呵斥師生:“爾等還愣著作甚,快快回學舍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