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為 作品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旱成災

1937年抗戰爆發以後,中原地區就作為中日對決的戰場,遭到戰爭的反覆蹂躪。1938年蘭封會戰後河南戰區進入相持階段,各地戰爭難民大批匯入河南,加快了國統區社會生態的失調,加重了河南省百姓的糧食負擔。而雙方參戰部隊本身也消耗了大批糧食。第三次長沙會戰後,豫北

    、豫東、豫南60多個縣均已淪陷,國民政府管轄的區域三面臨敵,只剩下豫中、豫西。1942年6月1日,委員長在重慶主持全國糧政會議,要求“徵購的數額要超過徵收的數額,必須作到徵收一分,徵購一分以上”。因為徵收針對全民,而徵購主要針對有餘糧的地主富紳:“徵購多於徵收,才

    能使小戶負擔減輕,而對於大地主富戶要他多出餘糧來應購,必須如此才符合我們糧食政策平均和平等的原則。”此時,委員長還沒有聽說河南大旱的事情。事實上,河南部分地區1941年就開始遭遇旱災。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沒有第一時間把河南遇到的困難上報政府。由於他的失誤彙報,給國民政府高層造成錯誤的判斷,所以李培基對於河南大饑荒負

    有很大的責任。河南的大旱與氣候的變化有關,也與黃園口決堤,黃河水改道有關,即是天災,也是人禍,而相比較於正面的國統區,日佔區的情況則要好的多,這並不是說旱災只光顧國統區,事實上,日佔區也經歷了

    大旱,然而,日本人為了避免發生大饑荒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日軍將自己的軍糧拿出來一部分分給了老百姓,如此一來,老百姓的生活倒也能過得去。

    反倒是國統區,由於國民政府的不作為,老百姓要上繳的糧食有增無減,以至於很多老百姓交了公糧之後再也沒有了多餘的糧食,於是,各縣陸續引發了搶大戶的風波,最後演變成逃難潮。

    整個河南變成了人間地獄,一千二百萬人口中,餓死的有三百萬之多,為了生存,很多人賣兒賣女賣妻,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