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涼雨 作品

148 七月半 “因為他身上鬼氣太重。”.....(第2頁)

旅途畫面裡,艾維和趙青澍的分析也大致如此——

艾維:“所以李楚歌在幫李家做事,目的是報復張家,破了這一次的五道輪迴?可這儀式如果是保村子平安發達的,村子李家也有份兒啊?”

趙青澍:“有個屁,李家都死絕了,李守現在的心理肯定是我們姓李的絕戶,你們姓張的也別想好。”

艾維:“大家一起死?”

趙青澍:“對唄。”

艾維:“可是李楚歌第一次去搶來瑩鬼魂的時候,李自利和他爹還沒死,雖然李自利在村上人嫌狗厭,但好歹是李姓最後一根獨苗,有他這根獨苗,李家就還有開枝散葉的可能,李守就迫不及待想搞垮全村運勢了?”

“如果一開始五道輪迴就不是為了全村運勢呢。”安靜多時的方遙,淡淡抬眼。

艾維頓了一頓,猛然醒悟:“難怪那冊不知所蹤冤魂錄的記載裡,每一次五道輪迴都必定有一個姓張的,那是張家要付出的代價,是給儀式的祭品和投名狀!”

“可是很多次也有姓李的,”趙青澍說,“有時多到兩個。”

“那是因為儀式需要的五個人,必須是死在村子裡的人,”艾維已經完全想通了,“除了必須有一個姓張,其他四個人是誰都行,就像來瑩、卜元強和李自利,既可以是死在村裡的外來者,也可以是本村村民,村裡除了姓張就姓李,所以李家攤上的概率自然高。”

趙青澍:“行,就當是你倆說的那樣,儀式是張家搞的,每十五年就要五條人命,這麼大動靜同住在一個村的李家愣是沒覺得可疑,就讓他們這麼弄了幾百年?”

“每年都會死人,何況間隔十五年這麼久,即便李家覺得可疑,只要張家不說,誰會往什麼五道輪迴什麼儀式上想,而且我感覺張道簡也不知情,”艾維回憶與天師幾次交手的情形,“說明這件事在張家也是秘密,恐怕只有極少數德高望重的宗族耆老知曉內情,然後代代相傳。你想,連自己家人都能瞞住,那瞞過李家太正常了。”

四殿陰差雲裡霧裡一頓聽,到這時才琢磨出點味兒來:“你們的意思是葬槐村每十五年就失蹤五個魂魄,是張家在搞什麼儀式?”

趙青澍看向艾維:“我現在信你了。”

何止瞞過李家,張家連陰差都瞞住了。

“問你們呢,說話。”四殿語氣陰沉下來,別的陽間事無所謂,但涉及葬槐村那些不知所蹤的魂魄,他就不能坐視不管了。任職三殿一百七十八年,他自詡兢兢業業,哪怕被那些躺平的同僚嘲笑,仍然按時按質完成工作,唯獨這些不知所蹤的魂魄成了“待完成工作事項”裡僅剩的遺憾,若非記掛魂魄下落,他又何必費心費力編纂成冊。

回應四殿陰差的是方遙,卻不是答,而是問:“你一百八十年前就職三殿,記錄在冊的失蹤魂魄卻只有最近一百二十年,為什麼?”

他的出聲點醒了趙青澍和艾維的盲區,他們想當然認為張家儀式進行了數百年,但要真是如此,一百八十年前陰差入職時,魂魄就已經開始失蹤了,難道他們想錯,儀式沒有進行數百年?

不料四殿陰差斷然否決:“不可能,從我一百八十年前入職開始,失蹤魂魄皆記錄在案,你們說的一百二十年記錄,應該是第二卷……”

“兩卷?”趙青澍和艾維同時出聲。

四殿陰差彎腰湊近二人,撩起臉前一條遮面經幡,露出上挑鬼眼:“質疑我?”

趙青澍、艾維:“……”可以跟陰差動手,但不能質疑陰差的工作態度。

“我們只找第二卷,”方遙陳述事實,不過不重要,“一百八十年到一百二十年之間的記錄,也就是第一卷,還有印象嗎?”

四殿陰差冷哼一聲,正襟危立,而後張口就來,竟將每個人的姓名、失蹤年份、生平冤孽一一道來——

一百三十五年前,失蹤魂魄五個,李,張,崔,龔,傅。

一百五十年前,張,李,劉,趙,盧。一百六十五年前,張,李,施,王,錢。

一百八十年前,李,張,竇,塗,葛。

趙青澍和艾維驚呆,原本對四殿陰差還殘留的些許敵意,統統變成對他的鳴不平。這樣的鬼不給評個優秀員工就算了,還隨便被擠兌走,地府領導你們不虧心嗎!

方遙則在聽完的那一刻,就發現了問題,與後面一百二十年“必定有一個姓張、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姓李”不同,這些年間的,五個魂魄裡都固定有一個姓張,一個姓李。

替四殿陰差憤慨完的趙青澍和艾維,也發現這一明顯詫異。巧合?還是……

“兩種可能,”方遙結論下得乾脆利落,“要麼那六十年裡正好每次都死一個李家人,要麼儀式原本的確是張李兩家合謀,為了全村興旺。”

所以張李兩家各獻祭一名,直到一百二十年前,發生了某種變故,改為張家人獨自儀式,自然保佑的範圍也從張李兩家,變成張氏一族。

這樣一來,“每十五年都要死五個人,李家就沒懷疑過?”的問題也迎刃而解,因為頭幾百年,李家也是共犯。

艾維和趙青澍已經傾向於第二種,因為只有張李兩家合謀,這一系列事情才說得通。

一百二十年前,退出儀式的李家失去保佑,而後槐園滅門,李氏日漸凋零。在地府的李守目睹一切,生前他寒窗苦讀光耀門楣,死後享李家後人祠堂供奉,魂在酆都,心還在李氏宗族,怎麼可能不恨,不痛,終於在百年後等來有資格在地府擔任職務的李楚歌,一老一少聯手,誓要破了張家運勢,為張氏一門敲響喪鐘。

可是……

“一百二十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趙青澍好奇看向陰差。

“?”四殿陰差茫然,“我哪知道!”

方遙也看他,不過換了個問題:“一百二十年前,葬槐村死了但沒失蹤的,有幾個?”

沒失蹤,即魂魄正常跟著陰差招魂傘回地府,四殿仍是張口就來:“兩個,李刻和李舟同,一個七十三,一個八十四,是當時李家最德高望重的兩位老人,死在同一個月份,都是頭天還好好的,晚上在睡夢裡溘然而逝,不過沒病沒災,也算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