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木 作品

第63章 六國某某:“秦不過是小人得志,盜取大一統之功罷了。”


春秋戰國那會還沒有諸子百家的說法, 於是天幕還貼心地為他們奉上說明。

周之天子諸侯:“……”

諸子百家:“……”

其實他們有人一開始對大一統沒什麼感覺。

其實他們有人一開始對“禮”也沒什麼感覺,甚至有人還反對“禮”,認為“禮”壓制人性, 不是什麼好東西。

但天幕站在歷史下游,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將此事敘述一遍後,那些天子驕子們, 幾乎立刻意識到出現“大一統”對於華夏有多重要。

一旦這種意識出現, 他們再去看胡亥敗家:“……”

這敗的不止是秦這個國, 也是在敗他們的家啊!!!

——誰家被燒了,讓我去看看!

——原來是我家啊.jpg

孟子的眼神微妙起來:“天下好不容易定於一,胡亥又讓天下重新離析分崩?”

遂怒道:“豎子何敢!胡不遄死!”

……

荀子腦子裡亂糟糟, 只能翻來覆去說著自己的理念:“四海之內若一家……天下為一……”

說著說著,他突然眼角往上一提,怒道:“李斯!!!”

他這學生心頭一跳,看過去, 就撞上老師荀子銳利的目光。

李斯訕笑:“老師, 我……”

荀子隨手執起身旁教鞭, 冷笑:“為師所教, 你是一句不曾聽到耳朵裡?”

荀子教了李斯什麼呢。

他渴望“天下統一,四海一家”, 在遊歷各國後, 發現秦國最有可能達成這個目標,就教導李斯, 不要只講法治而不講禮治、。

只重禮,就會造成執法不嚴, 功不賞、過不罰的混亂。只重法, 就會對民眾壓迫過重, 使天下人神思緊繃,如驚弓之鳥。

治國,應當禮法並重。

但看大秦因嚴法覆滅,很明顯,李斯根本沒聽進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敲打著教鞭,加重了音量:“刻三百遍後,交給吾。”

他面前這鮮嫩學生下意識皺皺鼻子,眼神微飄,但在老師嚴厲注視下,還是默默低頭,老老實實回應:“是,斯曉得了。”

荀子一動不動地盯著李斯看,腦子裡忽然有個想法,唇角便微微翹起。

讓李斯來不太穩妥,他有前車之鑑,不如……吾親自入秦?這“大一統”,該有吾一份心血。

——學生李斯苦逼兮兮刻著“水舟之說”時,並不知道自己老師已經包袱款款,打算放棄他,自己去幫助秦國實行禮法並重,讓這個大一統能延續下去了。

……

同樣也有人不服。

秦末。

此時正是項羽大封天下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之時。

項羽受不住帳內壓抑的氣氛,不大自在地說:“秦之亡已說明郡縣制無法【維】【穩】帝國,分封才是正道。爾等莫慌,大一統之勢怎會因區區分封而消亡?諸國紛爭數百年,最終不還是大一統了?”

諸侯心中有緊張,有猶豫,有恐懼,然而更多的是絕不能承認分封有錯的決然。

分封若錯了,他們去哪當王,從哪拿取地位與利益。

於是紛紛附和——

“項王所言甚是。”

“大一統確實不可代替,然而郡縣制並不能維持大一統!”

“分封后的千百年,自然會有他人來進行大一統,天幕不是說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秦也沒那麼重要。”

“秦不過是小人得志,盜取大一統之功罷了。”

劉邦不在其中。

他在霸上。

鉅鹿之戰後,天底下最大兩股勢力就是劉邦與項羽,彼時,劉邦實力遠遠不如項羽,他只有十萬兵馬屯軍霸上,而項羽,足足有四十萬,屯軍鴻門。